作者:瑪格麗特·赫夫南
時間:2019年11月28日
信息來源:
兩個女孩也無法從父母身上學到合作,她們的媽媽反而積極地火上澆油。
學舞蹈是黛安娜的一個逃避方式, 這樣她就躲進了一個姐姐不能也不愿意效仿
她的世界。但是,當身體原因導致她無法跳舞的時候,她茫然若失,找不到原
來那種對自己的強烈認同感。她姐姐-心要毀掉她所有的抱負,據此她養(yǎng)成了
自我顛覆的習慣。
“我不斷在想:我不需要與貝思競爭,因此我不需要學位。每個人都知道
是怎么回事,唯獨我看不到!在我掙不到錢、沒有學位、沒有房子、比不上她時,
我設想她就不會忌妒我,或攻擊我。她的好勝心太強,唯一不被打敗的方法就
是我低頭認輸。我柔弱、脆弱、失敗,這就是我與姐姐的差別。”
當我們坐在黛安娜溫暖的房子里討論過去很久的事件時,她明顯地表現出
了憤怒、瘋狂、混亂和害怕的感覺。對于哪些事情能夠談論,她很謹慎,不想
讓話題影響到家里的其他人。就像許多兄弟姐妹的關系讓人痛苦-樣,黛安娜
小心翼翼地再次踏入仍然能夠讓她感到害怕和緊張的領域。她現在65歲左右,
是一位苗條而吸引人的女士,過著- -種 充滿文化氣息和智慧的愉快生活。但這
種生活來之不易,等于是在姐妹的交鋒中火中取栗,而這個姐姐似乎總是想方
設法要讓她失敗。
孤獨和沉默的歲月可能會因和解和重新開始而改變,而且結果常常并不壞。
貝思偶爾會邀請黛安娜跟她待在一-起,但過后會告訴黛安娜要去外面請別人吃
飯,而她卻不夠格陪伴客人。在她們的媽媽年老并且需要贍養(yǎng)的時候,她們之
間的爭斗再次興起,而且跟童年的時候- -樣激烈, 黛安娜感覺她越來越受到冷
落和拋棄。
媽媽去世本來應該促使她們暫停爭執(zhí),但沒有起到什么作用。黛安娜參加
葬禮時帶來一位朋友,這一次姐姐沒有說什么。她害怕的不是喪母之痛,而是
她的姐姐。在后來的招待會上,這對姐妹再也沒有同時出現在同-一個房間。此
后近20年的時間她們也沒有再見面,之后,她們也沒有再說過話。
姐妹之間的競爭因為她們的媽媽而加劇,這使得對抗成為黛安娜童年和大
部分成年時間里的性格特征。并非只是在與她姐姐的關系中受到了傷害,她在
與女性的關系方面也出現了問題,她對其他人心存戒備。如果接近某人,她就
感到焦慮,不管是否受到攻擊,她都會進行自衛(wèi)。
“當我要為其他人騰出房間時,我不知道如何表達我的看法,”她告訴我,
“我花了很多年才學會如何不在被迫妥協(xié)的情況下妥協(xié)。整個家庭的起伏不定
使得我不可能想到去做真正具有合作性的事情,那種感覺就像死亡。”
在朋友和伙伴的支持下,戴安娜完成了學業(yè),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生活。
盡管如此,她感覺與姐姐的斗爭或者說是對抗仍然歷歷在目。在我們談話期間,
我分辨不出她是出于信任我,還是為了反抗姐姐而與我談話。
但是,我要感謝戴安娜,因為雖然有很多人急切地告訴我同胞競爭的故事,
但很少有人愿意就此話題接受采訪。這些感覺太危險、太尷尬,讓人不舒服,
有時甚至是丟人的。對于很多人來說,成年之后的競爭跟他們童年時一-樣激烈,
如果說有變化的話,那只能是因為兄弟姐妹之間在社交上、職業(yè)上或地理上彼
此遠離了。那種熱情似乎在逐漸消失,但在父母去世的時候,它會重燃,因為
事實證明財產分割這件事常常成為導火索。
顯然,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,戴安娜的姐姐貝思必須贏。類似地,在霍布
斯家,哈里有當家中老大的強烈愿望,這就是說,當他離開時,整個家就會變
得非常安靜。雖然方式不同,但可以說哈里和貝思是爭強好勝的人,這種性格
特征被描述為“維持或增強自我價值感的一-種方法, 個人對不惜代價進行競爭
并且要贏(以及避免輸)的強迫性需求”。競爭欲望強烈的人在不合適的環(huán)境
中也會競爭,因為每- -次社交接觸都代表著- -次競爭權力、控制或操縱的機會,
非贏即輸。因為個人利益和自私自利壓過了其他所有的顧慮,所以,有些研究
人員也把這種性格看成是- -種個人主義的極端形式。競爭心強烈的人只在別人
輸的時候才感覺到自己的成功。
文章摘抄于:《TED競爭心理學 》作者:[美] 瑪格麗特·赫夫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