獼猴桃(學名:Actinidia chinensis),是中華獼猴桃栽培種水果的稱謂。也稱獼猴梨、藤梨、羊桃、陽桃、木子與毛木果等,原產于中國湖北宜昌市夷陵區(qū)霧渡河鎮(zhèn)。一般是橢圓形的。深褐色并帶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,而其內則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種子。獼猴桃的質地柔軟,味道有時被描述為草莓、香蕉、鳳梨(菠蘿)三者的混合。因獼猴喜食,故名獼猴桃;亦有說法是因為果皮覆毛,貌似獼猴而得名 形態(tài)特征 落葉藤本;枝褐色,有柔毛,髓白色,層片狀。葉近圓形或寬倒卵形,頂端鈍圓或微凹,很少有小突尖,基部圓形至心形,邊緣有芒狀小齒,表面有疏毛,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狀絨毛?;ㄩ_時乳白色,后變黃色,單生或數朵生于葉腋。萼片5,有淡棕色柔毛;花瓣5—6,有短爪;雄蕊多數,花藥黃色;花柱絲狀,多數。漿果卵形成長圓形,橫徑約3厘米,密被黃棕色有分枝的長柔毛.花期5—6月,果熟期8—10月。獼猴桃的大小和一個雞蛋差不多(約6厘米高、圓周約4.5至5.5厘米),一般是橢圓形的。深褐色并帶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。而其內則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種子。因為果皮覆毛,貌似獼猴而得名。另有訛稱獼猴喜食此水果,但其實獼猴可能一輩子都無緣見到獼猴桃。 獼猴桃的植株是分為雌雄的,雄株多毛,而葉小,雄株花也較早出現(xiàn)于雌花。然而雌株卻少毛,或無毛,葉一大于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