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曾侯乙編鐘】為戰(zhàn)國早期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隨縣(今隨州市)成功發(fā)掘。出土后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,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,十二個半音齊備。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,改寫了世界音樂史,被中外專家、學者稱之為“稀世珍寶”。
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(fā)現數量最多、保存最好、音律最全、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。鐘是一種打擊樂器,用于祭祀或宴飲時。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,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鐘、鈕鐘、镈鐘等不同稱呼。頻率不同的鐘依大小次序成組懸掛在鐘架上,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階,稱之為編鐘。鐘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關。商代的鐘為3枚一套或5枚一套,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,東周時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,和其它樂器如琴、笙、鼓、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。
溫馨提示:
我院可以定制各類青銅器,只要您提供清晰的圖片樣式或參數。想要了解我們產品的更多規(guī)格與價格,或者定制新規(guī)格,添加新要求與新想法,請直接聯系我們的客服,或者馬上撥打我們的服務熱線:139
0372 4321 韓書清先生。我們網站地址是www.dingdu.net.cn,歡迎登陸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