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吉林、山東、安徽、四川等省均有發(fā)生。感病品種發(fā)病嚴重時可減產(chǎn)18%—32%。
【大豆耙點病癥狀】
大豆耙點病為害葉片癥狀
大豆耙點病主要為害葉、葉柄、莖、莢及種子。葉片染病產(chǎn)生圓形至不規(guī)則形斑,淺紅褐色,病斑四周多具淺黃綠色暈圈,大斑常有輪紋,造成葉片早落。葉柄、莖染病生長條形暗褐色斑。莢染病,病斑圓形,稍凹陷,中間暗紫色,四周褐色,嚴重的豆莢上密生黑色霉層。
【病原與發(fā)生規(guī)律】
Corynespoiora cassiicola稱山扁豆生棒孢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,成為翌年初侵染菌源,也可在休閑地的土壤里存活2年以上。多雨和相對濕度在80%以上時有利其發(fā)病。除為害大豆外尚可侵染蓖麻、棉花、更豆、黃瓜、菜豆、小豆、辣椒、芝麻、番茄、西瓜等多種作物。
【防治方法】
選種抗病品種,從無病株上留種并進行種子消毒:實行3年以上輪作,切忌與寄主植物輪作。秋收后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體,進行秋翻土地,減少菌源:
發(fā)病初期及時施藥防治,可以用下列殺菌劑:50%噻菌靈可濕性粉劑600—800倍液+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—1000倍液;66%敵磺·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—800倍液;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—800倍液+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—600倍液;50%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倍液+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;50%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+50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;50%咪鮮胺錳絡化合物可濕性粉劑1000—2000倍液。用藥液40kg/畝均勻噴施,視病情間隔7—10天1次,連續(xù)防治2—3次。
更多儀器:大豆耙點病http://www.zhibao17.com/bchtk/info_1092.html
植保器材 http://www.zhibao17.com/
關于我們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最新產(chǎn)品
浙江民營企業(yè)網(wǎng) 168ys.net 版權所有 2002-2010
浙ICP備11047537號-1